中医针灸,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医学文化遗产之一,它借助于针和压来刺激人体腧穴,调整人体气血阳气阴气的平衡,从而达到治疗、预防疾病的效果。中医学认为,人体内有经络,以经为纲、以络相连,经络相贯穿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的内、外、上、下气血循环系统。疾病的产生就是由于经络气血不畅所产生的。中医针灸的作用就是通过刺激或按压经络上特定的穴位,调节身体气血的失衡,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。那么,中医针灸有哪些常用的穴位呢?
1. 肝经穴位
肝经起于足大拇指的内侧甲缝,穿过腿内侧,经过下阴唇出椎旁,止于悬端。肝经属于足厥阴肝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太冲穴”。
2. 心经穴位
心经起于胸中,下行至腋窝,再经过上臂内侧、肘窝后,手掌心腕部内侧,止于小指端。心经属于手厥阴心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少府穴”。
3. 脾经穴位
脾经起于足大趾的内侧,绕至内踝上部,再沿内侧下行至阴器前,至关元。脾经属于足太阴脾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泉月穴”。
4. 胃经穴位
胃经起于颊下的大迎穴,经过颊、额、颞、发际、颈、胸、腹、肚脐,最后止于关元。胃经属于足阳明胃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足三里穴”。
5. 肺经穴位
肺经起于侧胸部,经过上臂内侧,至掌心,止于大肠经。肺经属于手太阴肺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太渊穴”。
6. 大肠经穴位
大肠经起于鼻孔两侧的迎香穴,延续至肺经。大肠经属于手阳明大肠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合谷穴”。
7. 膀胱经穴位
膀胱经起于目系穴出发,沿头皮后滑行至脊柱,下穿过臀肌,再经过腿后,至足跟部。膀胱经属于足太阳膀胱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长强穴”。
8. 肾经穴位
肾经起于足底的涌泉穴,绕至外踝结节上方。肾经属于足少阴肾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太溪穴”。
9. 心包经穴位
心包经起于胸骨下6寸的张口穴处,绕胸部,过手心后,到外侧锁骨上处进入身躯,至心包,然后下行至腰。心包经属于手厥阴心包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内关穴”。
10. 三焦经穴位
三焦经自手少阳经至耳后,再沿颈后至肩胛下,进入胸部,沿膈上行至喉部,穿透舌根,至口外,根据故障而向咽喉、肝、胃、脾、心、肺、肾、肾至下腹部和腹股沟,再沿大腿内后和小腿后部的絡脈,最后止于小趾的侧后地裏。三焦经属于手少阳三焦经,在针灸时一般会选择“关元穴”。
中医针灸是一门高深的医学知识,此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常用穴位做了简单介绍,我们应将此知识良好地吸收消化,并在生活中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,去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