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作为中华医学宝库的瑰宝,我们所知道的各种神奇效果,极大程度上归功于针灸医生对经络系统的深刻理解和掌握。经络学是中医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,而经络的究竟是什么,如何运作,是很多人都比较陌生的。
早在2000多年前,我国古代医学经验丰富的医圣张仲景《伤寒论》就已经将“气分经络”作为诊断病候的重要依据。经络,简而言之,就是在人体内部呈网格状分布,贯穿全身的一条条“管道”,通过运行气血来调节生命机能。
针灸中所涉及的穴位,就是经络中的一些关键节点,通过针灸手段进行刺激调理,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然而,穴位的选取并不是凭空而定,反而是精心筛选的结果。那么,穴位的位置如何确定呢?
首先,需要注意的是,穴位的定位并不是在皮肤表层,而是在人体深层组织之中。针灸师们需要通过掌握人体内部的经脉走向,以及这些穴位相对于周围脏器的准确位置,来进行刺激。
其次,每一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经脉所经过,因此穴位不能随便选。比如,肝经主要经过人体两侧的腿,如果要治疗肝脾疾病,刺激肝经上的“血海穴”肯定比刺激胃经上的穴位更有效。
除此之外,穴位的选取还有“循证施治”的原则。也就是说,针灸师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、脉象等具体情况,选择对应的穴位进行治疗。比如,治疗失眠主要需要在夜间进行针刺,刺激“心神 宁穴”和“液门穴”等关键穴位。而且连续的针刺数量、时间长度等,也都需要进行科学控制。
虽然经络学对于很多人来说依旧是神秘而遥远的领域,但是通过对针灸治疗的调理效果的观察,我们不难发现,针灸的确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。而这些效果,正是依赖于针灸师对于人体内部经络系统的准确掌握和精准操作,形成的奥妙。
无论你是从事医学行业的专业人士,还是普通人群,了解经络学和穴位选取的知识,都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身体的健康。更为重要的是,注重保健和预防,比治疗病症更为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