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,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通,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在针灸中,有一些常用的穴位,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不同的部位,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的40个部位。
1、大椎穴:位于颈部第七椎骨上方凹陷处,可治疗头痛、颈椎病等。
2、肩井穴:位于肩胛骨上缘与颈椎横突之间,可治疗肩周炎、颈椎病等。
3、曲池穴:位于肘部内侧,可治疗胃痛、呕吐、哮喘等。
4、合谷穴:位于手背第一、二掌骨之间,可治疗头痛、口干、失眠等。
5、太渊穴:位于脚背中央,可治疗高血压、心悸、头晕等。
6、三阴交穴:位于小腿内侧,可治疗月经不调、更年期综合症等。
7、足三里穴:位于小腿外侧,可治疗消化不良、便秘等。
8、涌泉穴:位于脚底中央,可治疗失眠、头痛、高血压等。
9、风池穴:位于颈部两侧,可治疗头痛、眩晕等。
10、太阳穴:位于太阳穴凹陷处,可治疗头痛、眩晕等。
11、迎香穴:位于鼻翼两侧,可治疗鼻塞、头痛等。
12、太冲穴:位于脚背第一、二跖骨之间,可治疗失眠、头痛等。
13、足三里穴:位于小腿外侧,可治疗消化不良、便秘等。
14、阳陵泉穴:位于脚背外侧,可治疗头痛、口干等。
15、肝俞穴:位于腰部第十二胸椎下突旁开一横指,可治疗肝病、胸闷等。
16、膀胱俞穴: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可治疗尿频、尿急等。
17、肾俞穴: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可治疗肾炎、尿频等。
18、命门穴: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可治疗腰痛、月经不调等。
19、关元穴:位于腹部正中线下脐三横指,可治疗腹泻、便秘等。
20、气海穴:位于脐下三横指,可治疗胃痛、腹泻等。
21、中脘穴: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三横指,可治疗胃痛、胃炎等。
22、天枢穴:位于腹部正中线下脐四横指,可治疗腹痛、呕吐等。
23、曲泽穴:位于腕部掌侧中央,可治疗头痛、胃痛等。
24、内关穴:位于手腕掌侧正中线上,可治疗心悸、失眠等。
25、外关穴:位于手腕掌侧正中线下,可治疗胸闷、心悸等。
26、阳关穴:位于手背第二、三掌骨之间,可治疗头痛、眩晕等。
27、少商穴:位于手腕掌侧正中线下,可治疗喉痛、咳嗽等。
28、列缺穴:位于手腕掌侧正中线下,可治疗胸闷、心悸等。
29、心俞穴: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,可治疗心悸、胸闷等。
30、膈俞穴:位于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,可治疗胃痛、呕吐等。
31、肺俞穴: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,可治疗咳嗽、气喘等。
32、大肠俞穴:位于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,可治疗便秘、腹泻等。
33、脾俞穴: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,可治疗脾虚、食欲不振等。
34、胃俞穴: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,可治疗胃痛、消化不良等。
35、肾俞穴:位于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可治疗肾虚、尿频等。
36、膀胱俞穴:位于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可治疗尿频、尿急等。
37、命门穴:位于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可治疗腰痛、月经不调等。
38、百会穴:位于头部最高点,可治疗头痛、失眠等。
39、印堂穴:位于眉毛中央,可治疗头痛、眩晕等。
40、迎香穴:位于鼻翼两侧,可治疗鼻塞、头痛等。
以上就是常用的40个针灸部位,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的不同部位,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,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,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当然,在使用针灸治疗时,一定要找到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,以免出现不良反应。